在铝行业,101厂,也就是中国“一铝”的名头无人不知。
建设东轻公司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67年来,东轻公司风雨兼程,有过荣光,也有徘徊。东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云强认为,无论哪个阶段,都不能忽视东轻公司给共和国战略安全做出的贡献,为国防事业打下的坚实物质基础,为中国工业发展挺起的银色脊梁。“多年来,东轻公司几代人为此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从原子弹、核潜艇、导弹到航母、天宫、国产大飞机,都凝聚着东轻人的心血,体现着东轻人的担当。”
东轻出产品,也出人才。
多年来,中铝集团始终引领着我国铝镁加工发展的大方向,贡献了绝大多数的行业标准和先进技术,而东轻公司作为中铝集团铝加工的核心骨干企业,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发展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铝加工行业处处都有东轻人的身影,被誉为中国铝加工行业的人才摇篮。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尉建行,现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铝加工行业的唯一院士曾苏民等多位领导和专家都曾在东轻工作过多年。据统计,这里走出的省部级干部有十多人。
高起点
落后就要挨打,是近百年近代史上,无数先烈鲜血写成的深刻道理。
建立人民政权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迫切需要建立起属于人民的强大武装,尤其是要建立人民空军。
银鹰翱天,离不开铝。在常用金属中,铝轻而韧,是航空航天最常见的原材料。但白手起家的新中国,连一家铝加工厂都没有。
1952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四位领导同时在一份文件上签批,同意在哈尔滨筹建新中国第一家铝加工企业。
在侵华日军731细菌工厂的废墟上,大批刚刚脱下军装的建设者,打下了第一根地桩。列入“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的东轻公司,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拔地而起,为了保密,代号为“101”。
“当时,东轻是高度计划经济,中央给东轻配发了专用电台,便于直接向国家计委汇报情况,生产计划等是直接服从国家计委安排的。”在东轻工作了30多年的党委副书记万时云介绍说,当时东轻在国家工业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1956年,东轻厂正式投产,铝加工业无数第一从此诞生。1960年,中国第一根飞机大梁模锻件——重达100公斤的歼六飞机大梁投入生产。恰值中苏关系破裂,援建专家撤离。承担着“一家供全国”任务的东轻人只能挺身而出。
在简陋的厂房里,东轻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文献可以查找,想尽办法,终于摸索出了同类产品的全套生产工艺流程,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模锻飞机大梁的历史,打破了国外势力对新中国的技术封锁。
时任东轻模锻车间技术主任、也是新中国第一代轻合金模锻专家浦水根曾这样回忆:“当时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地试制出歼六飞机大梁模锻件,让祖国的雄鹰早日飞上蓝天,捍卫我们伟大祖国的领空。”
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东轻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国军说,那一代人没有加班的概念,就是“以厂为家”。
1966年2月8日下午,东轻公司404车间氧化站氧压机突然起火,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保护工人们的生命安全,工人刘美泉挺身而出,冲入火海关闭要害阀门,避免了一场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而刘美泉却因严重烧伤,经抢救无效,献出了只有30岁的宝贵生命。
作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名副其实的“长子”以及很长时间里的“独子”,东轻公司为国防军工和国家重大工程研发、生产了大量的高新材料,新中国的无数个第一都镌刻着东轻的名字,国产第一架战机、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天宫”飞船上所使用的铝镁合金材料,都离不开东轻公司。也正因为如此,东轻公司形成了小批量、小品种、多规格的产品结构,目前的产品门类多达3万多个。
因其在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东轻公司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尉健行、吴邦国、温家宝等几十位国家领导曾先后来东轻视察,对东轻公司的发展寄予重托和厚望。
新阶段
东轻公司成长起来后,并没有封闭保守。中铝集团旗下的西南铝、西北铝等都是几十年前东轻公司援建的,而这也几乎是当时新中国铝加工行业的全部力量。大批东轻人跟着项目远走天涯,曾苏民院士就是三线建设期间从东轻公司到西南铝的。
不过,上世纪90年代起,市场经济的推行,让习惯了计划体制的东轻公司吃足了苦头,进入了漫长的转型阵痛期。
2010年前后,东轻公司投资50亿元,上了两条非常先进的生产线。范云强说,由于建设周期长,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没有及时上去,导致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2016年达到96.7%,每年的财务费用就达到2.5亿元,把利润全部吃掉都不够。
东轻公司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因为历史悠久,人员负担沉重,最多时员工近1.4万人。“员工7千人,产量却长期徘徊在7万吨,人均产能比同行企业有不小的差距。”
东轻公司地处东北一角,远离原料产地,距离最近的包铝还有1800公里。市场基本在华东、华南地区,物流成本很高。如果仅仅是简单加工的话,加工费连运费都不够。加之东北是高寒地区,能源消耗大、单耗高,成本几乎相当于南方的三倍。
此外,东轻公司的产品多是个性化的,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导致管理压力很大。东北地区在吸引大学生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压力。“我们提供的待遇要远高于南方地区才能留下他们。”范云强说,如何引人、留人、用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制约性要素,可以说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挑战。
诸多不利因素重重围困,东轻公司脱身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6年,时任东轻公司董事长袁力提出,要上量、调结构,两条腿并步走。
一方面,东轻公司在前期投资50亿元进行系统翻新的基础上,又投资了8亿元进行填平补齐,使得产能达到了25万吨,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2016年产量为8万吨,2017年达到11.5万吨,2018年达到13.7万吨,2019年要达到14.5万吨。
“只有做大规模,才能摊薄单位产品固定成本”。范云强说,这几年东轻公司在艰难地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还不断分流冗员,截至2019年8月,员工人数降到了3100人。这使得东轻公司的人均产量明显增加,人均产值达到100万元。
产品结构方面,东轻公司一是继续巩固国防军工产品,这是企业的政治责任也是经济基础;二是加快发展铝复合材料和交通运输材料;三是优化电子电气和通用型民用产品。
其中,附加值更高的前两类产品是东轻公司的发展重点。范云强表示,“铝加工行业整体是供大于求,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只能靠价格,未来会有一批研发能力弱、资金实力差的企业被淘汰。”
不过,附加值高也就意味着技术含量高。东轻公司在这方面恰恰是有深厚技术积累的。范云强说,即使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也对科研人员进行了倾斜,让他们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收入。“氧化铝企业靠资源,电解铝企业靠能源,铝加工企业靠技术,人才才是第一资源。我们的人才虽然也有流失,但是有着很好的成长土壤。传承有序没中断。”
东轻公司生产现场
2018年,东轻公司的中高端产品占比达到60%,仅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就増利3175万元。
这三年来,东轻公司建成铝镁合金材料院士工作站。吸引中铝中央研究院落户东轻。东轻公司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发新合金、新规格产品56个,增加销售收入10.5亿元。2018年,东轻公司的科研投入在营收中占比超过5%。
同时,东轻公司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去杠杆盘活资产4.3亿元。3年来,公司负债率从98%下降到76.6%。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东轻公司历史上进行过多轮探索。1998年就进行了公司制改革,2003年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移交三供一业的国企。2007年并入中铝公司后,开始推行管理机构压减工作。2018年,东轻公司组织机构压缩35.7%,在岗人员减少34.7%,管理人员减少32.1%。
近两年来,东轻公司的改革主要目标是激发人员活力。
比如,东轻公司建立了三条上升通道,技术、技工和管理人员。其中,首席技师的收入高于同级别的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的收入高于公司副总经理。范云强说,“总的原则就是技术含量越高、工作越艰苦的岗位收入越高。”除此之外,对科技队伍有专门的激励政策,只要完成立项任务就有奖励。
通过这样一套扭亏组合拳,东轻公司逐渐走出了亏损泥潭。
2015年,东轻公司的经营利润亏损-3.7亿元,2016年为-1.8亿元,2017年为-1.1亿元,2018年为0.15亿元。范云强表示,2019年的任务是全面扭亏脱困,上半年已经完成了3千万元,全年有望实现0.5亿元。
同时,员工收入从2015年的5万元,达到2018年的7万元,在哈尔滨算是中等偏上水平,2019年力争接近8万元,让员工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当前,东轻人的精神面貌很好。”范云强说,2019年东轻公司将实现本质性脱困。到“十三五”末期,产值要超过5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新东轻的战略目标。
老传统
成立67年来,东轻公司屡创辉煌,也几经坎坷。不过,任凭世事变幻,东轻人有些传统始终不改。
67年来,东轻人以厂为家的传统始终不改。
“企业困难的时候大家盼着向好处发展,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在职、离职干部都把厂区当做自己的家。”范云强说,这种文化支持着东轻公司跨越了一个个障碍。
67年来,东轻人不惜一切代价服务国家使命的传统始终不改。
比如,东轻公司是火箭膜片的唯一供应商。这是一种对生产工艺要求极严格的产品。“生产出来的成品,要用强光手电,哪怕有一个针尖大小的瑕疵都无法使用。”东轻公司中厚板厂技术总监谢延翠说,每次生产一批,成品不足5斤,要投入十吨以上的原料,生产出来,要用最新的手套捧着,一片换一副,跟捧着婴儿是一样的。
万时云说,像这样的产品,无论定价多少,从经济效益角度都不合算。“但东轻要不干,国内就没人能干,使命责任,别无选择。”
当年歼十一材料研制过程中,东轻公司引进了一套辊底式淬火炉,生产出来的航空板品质更好。主机厂提出,要把之前已交付的711片产品全部换成新工艺产品。这批材料退货带来623万元经济损失,相当于东轻公司当年的全部利润。但是,为了给飞机提供更好的产品,东轻人没有计较得失。
此举感动了沈飞,也感动了上级主管部门,多次表示要支持东轻公司的发展。为此,东轻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国防军工项目。“干一项成一项,挣个好效益,挣回好口碑,成为支撑东轻公司度过困难时期的主要动力。”万时云说。
67年来,东轻公司重视党建的传统始终未改。
范云强说,东轻建厂以来,从党委负责制,到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再到现代企业制度下坚持党的领导,东轻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党建,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有着60年党龄的东轻公司退休老同志李洪升,向党组织交上了一笔5000元的特殊党费。
李洪升7岁丧父,10岁丧母。东北解放后,他在党的关怀下上了学,1955年进入东轻公司工作。李洪升说,“是党培养了我一生,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党组织都给了我关心关爱。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忘的事很多,但我永远忘不了党的恩情。”
“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往往也是党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时候;企业困难的时候,也是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比较差的时候。”范云强说,出色的党建工作,永远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