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88696946
主页 > 专题资讯 > 专家看点 >
分享到: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问题

2019-07-01 08:55
打印
收藏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问题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日益重视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
正文内容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问题

 


 

                            
  •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日益重视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将从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现实需求、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六个方面,分析中国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问题,进而深刻认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这一主题。
     
      一、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创意产业的提出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运用公共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这个文件首次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和录像、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及电脑游戏、广播电视等13个行业确定为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也被列为重要的相关创意产业。此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专家学者对创意产业进行了深化研究,并根据不同的国家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产业导向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二)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
     
      1.知识经济背景
     
      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反映着该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本质特征,并通过这一特征使该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着力强调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业、工业时代的社会财富主要是通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来创造的,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则依靠蕴含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的创意来创造,科技和文化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等经济组织的重要资源。
     
      这是人类经历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创造财富的崭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创意产业应运而生,人的智力、思想、技术和创造力在产品和服务中得以充分体现,许多创意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具备了形成产业的条件。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创意”开始成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创意产业也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当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后,经济增长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如果单就知识而言,国与国之间不再具有任何“自然的”优势或劣势,其优势或劣势取决于教育、机制、管理等后发的人为的因素。创意产业正是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人为因素作用的产业。知识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远大于人、财、物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所有价值形成要素中的最核心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一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间接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创意产业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动力。
     
      2.文化软实力背景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软实力”。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文化软实力日益重视。
     
      全球化使文化竞争力在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和重组,对文化资源的争夺成为了这一资源配置和重组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越来越多的区域文化经济融入现代世界市场体系。文化不仅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日益成为了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经济社会转型背景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的产业部门。一方面,这与创意产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创意产业具有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强大功能紧密联系。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不再以人力、能源、原材料为主,而是将人类的创意作为产业发展资源,是一种消耗无形的智力来创造有形的价值的生产模式,其产值源于源源不断的创意。
     
      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鼓励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因为通过创意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和空间,这是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有模式。
     
      (三)我国创意产业的起步
     
      自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都纷纷提出自己的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国际大都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支柱产业,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我国港台地区在2002年后逐步接受了创意产业的提法,大陆地区则始于学术界的理论探索与研讨,而后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开始创意产业的实践,最终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
     
      2006年北京两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年5月,我国创意产业领域的首部蓝皮书《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将这一年确定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标志着中国创意产业的正式起航。2006年至今,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的讨论逐步深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二、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意产业引起主流发达国家政府的关注,这些国家把创意产业提到了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并通过设立专门的推进管理机构和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探索并总结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创意产业是人类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已经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其主要内容是强调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更高的水平上把单纯以要素分类为标准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以人的创造力和知识的生产为标准的经济形态。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而工业经济最主要的是资本,但是到了后工业时代,核心生产要素变成了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发展理论发生了变迁,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知识经济则以知识的生产、创意的激发为主要源泉。因此,发展创意产业成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物质生活达到较高水平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创意产业是经济与技术和文化的交融
     
      当今的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达,艺术的创作和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成为了无法被替代的两个内容。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利用创意产业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一方面要让艺术文化透过周边产品使更多人能享受到,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科技发达后所衍生的失业问题。创意产业的发展把知识经济提供给人们的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也是产生创意产业的社会经济背景。创意产业通过把技术、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以科技手段促进文化创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的发展将不断拓展创意产业的外延
     
      尽管创意产业的内容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界定,但其主体内容都有相似之处。现有创意产业体系中的部分产业的出现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可以说,科技进步大大拓展了创意产业的外延,为创意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定还会有一些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将使创意产业的外延不断拓展。
     
      (四)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根植于地方的特色
     
      创意产业是一类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对客观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不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而盲目发展创意产业,不仅不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而有可能造成打击。从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造成了各地创意产业的定义、范围界定以及发展策略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各地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在充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满足本地区实际需求为原则的,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可见,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各地方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特色等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环境分析,唤醒该区域的投资理性,找到自身差距,才能为确立创意经济的发展规划做好决策准备。
     
      (五)集群化将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
     
      集群是指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具有很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由于涉及范围非常广,所服务的传统产业门类繁杂,创意产业就自身体系而言是无法通过单体行为完成的,即某一单体只能完成部分内容,但以传统产业个性形成品牌和价值链,已成为当前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趋势。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创意型人才和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建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见,走集群化道路是创意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因为创意产业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还需要集群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
     
      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创意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相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并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
     
      三、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现实需求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升级使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经济发展而言,由于传统产业生产能力的普遍过剩和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建立在规模扩张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为主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效益型、创新型的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从发展角度而言,发展创意产业最终是为了实现依靠科技、文化、商业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同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创意产业强调掌握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强调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有效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面向市场的整合产、学、研三方资源的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关注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占领产品与服务的高端,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实现转产提供发展途径;促进投资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和市场疲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经济的新发展结合起来,谋求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创意产业涵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高端领域,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凋发展。发展创意产业,可以促进文化、科技、商业资源的集聚,从而逐步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创意产业强调占领产品价值链高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人才,重点是创新型人才。创意人才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而发展创意产业是集聚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从创意产业的定义可知,任何创意活动都依赖于“创意人”针对不同需求,对其自身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智能因素进行综合运用。产业化的创意活动同时实现了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人的创造性被激发、固化于创意产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价值实现;二是创意主体在此过程中完成新一轮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累,从而实现其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创意主体自身价值的提升又体现在两个过程中,一是直接学习,即创意主体在创意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增长;二是间接学习,即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促使创意主体之间相互激发创新思维,相互学习。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已证明,创意产业可以为国家集聚和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从事创意产业活动的“创意人”是指所有需要创意的职业,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诗人、艺术家、广告人、记者及法律从业者等高科技和知识密集性行业的从业者,而“创意人”的聚集必将形成庞大的“创意阶层”。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指出: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由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除了这个核心,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按照美国学者约翰·M·埃格的观点,以“创意专业人士”为主的人才不断集聚在一个城市和社区,就构成了“创意阶层”和“创意社群”,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创意社群”的形成必然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朝着创新、现代、高层次、可循环、不可复制的方向提升。美国“硅谷”的成功,正得益于吸引了创新型人才,并形成了“创意社群”,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如果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推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通过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各种创意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以催生出“创意阶层”,进而促进“创意社群”的形成,并通过“创意阶层”的内部互动以及“创意社群”对其他阶层的辐射、带动实现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内生性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创意、创造、创新的价值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在全民族形成鼓励创意、积极创造、不断创新的氛围,不断提升整体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巩固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目前我国的创意阶层还未大批成形,但随着经济、科技与文化体制转型不断深化,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广告人、经纪人、建筑设计师、传媒人等智力密集人群最终将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成就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和“创意阶层”。发展创意产业不但可以集聚、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还可以促进现有人才从技能型向创新型、创意型转变,成为我国创意产业的主要劳动者。
     
      (三)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调新创意和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跨越: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第二次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不仅面积扩大,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生活的舒适程度比以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这些都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都已发生了质的转变,为人民生活提供质量上乘、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产品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要求。
     
      创意产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可以扩大社会消费领域,增加高质量的闲暇消费。娱乐和旅游消费就属于闲暇消费。在闲暇时间里,人们主要从事科学、艺术、社交等活动。闲暇消费是社会消费的必然产物,是消费向高层次转变的标志,未来时代是新的闲暇时代。在中国,闲暇消费也已开始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也日趋多样性。在创意产业中,影视、流行时尚、运动休闲等都是具有闲暇消费性质的产业。这些产业一方面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国的实际,积极发展健康向上、有益身心、富有创意的闲暇消费,提高人民群众消费的质量和品位,使之成为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造社会财富的崭新手段
     
      社会财富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内容。物质财富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见得最多,也最容易接受的,而精神财富则一般不被人们认可——人们虽然经常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往往由于思想、理念等的原因而远没有追求物质财富的那种激情。因此,如何以一定的形式使人们在接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接受精神财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创意产业因其以有形的产品承载无形的创意,当仁不让地成为结合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理想选择,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崭新手段。
     
      在物质财富的层面,一部分创意成果哪怕能以精神形式实现交换、传承,其存在与发展仍需要依托大量的有形物质。创意产品的价值常常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交换来体现,并且较之缺少文化、科学和知识内涵的普通物质产品,其作为物质财富的价值也更持久。
     
      在精神财富的层面,精神的因素,如创造力等,是创意产业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借助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一定的社会引导,可以把人们所蕴含的创造力释放和发挥出来。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人通过自己的创新把思想成果转化为现实财富,从而体现精神的价值;另一方面,人们的创意产品作为可交换的物质财富同时又强调着其与众不同的精神价值。
     
      此外,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发展创意产业能够充分彰显“知识创造财富”的观念,激励更多的人从事创意活动,为社会的财富积累做出贡献。“财富等于知识加创造力”,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从事知识的生产、加工和制造的行业。这些行业都具有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
     
      (五)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纽带
     
      当今,文化发展的主题是传承与交融。所谓传承,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传统文化固有表达方式,满足现代人对时代发展的体认和情感诉求。交融是指各种文化之间,通过在形式上的相互借鉴、在内容上的相互融合,谋求共同发展。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正处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可以想见,中国传统文化保守、含蓄的内涵在这个充满变化和创新的时代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一方面,传统文化中部分保守的理念、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一定的禁锢,必将被抛弃;另一方面,以追求创意、创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先锋。身处世界发展浪潮中的中国,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融合的历史机遇,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精神的塑造,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随着现代的内容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现代性的产业,其内容蕴含着诸多现代的思想、理念、文化成果。在我们对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等行业无一不是与当代最新的文明成果紧密相连,现代科学技术尤其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创意产业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主要体现了各种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其表现方式来看,创意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以现代面孔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体现着人们对当下生活方式的肯定和追求。然而深入探究创意产业的内涵又不难发现,创意产品和服务又带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痕迹。也就是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传统文化所表达的价值观和其他各种精神追求实现了传承、发扬,并与其现代表达方式一起构成鲜活的当代文明成果。因此,创意产业正是实现“扬弃”传统文化、构筑现代文化的承载体,作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四、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
     
      城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与城市竞争力相辅相成,是城市经济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动力。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国际性大都市中作为支柱型产业迅速兴起成为世界财富的新源泉,其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发展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城市竞争力以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组成,硬环境包括人才、资本、科技、环境、区位、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因素,软环境包括知识、文化、管理、制度等因素。目前,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正由资本、资源等经济优势转向人才、制度、环境、创新等文化创意优势。
     
      创意产业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文化创意方面来看,创意产业是提高城市品味和文化功能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城市功能的“新”定位。从知识创意方面来看,创意产业是衔接技术、设计、规划、艺术等方面的桥梁,能够促进知识功能的“新”突破。从产业内涵上来看,创意产业是衔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及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和创意产业互为促进,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城市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提供土壤,而创意产业也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创意产业还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辐射性,能渗透于传统产业之中,可以推动城市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能将技术、文化、制造服务融为一体,拓展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制造业的附加价值,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布局,从而大大增强城市竞争力,成为城市腾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
     
      (二)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文化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内在特质,是再造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现代城市的发展赋予文化更深刻的内涵,能否引领文化的发展潮流是判断一个城市进步与否的关键。创意产业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视觉艺术、音乐与表演、文化展览以及工艺美术等往往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品味。
     
      创意产业不仅不掠夺越来越宝贵的稀缺自然资源,而且还能够保护现存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与旧城改造的有机互动,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创意时代的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拆除和重建,而是在保留城市记忆、发展足迹和历史文脉基础上的城市再造。
     
      (三)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当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社会向创意经济发展的今天,文化要素和人的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也逐渐改变了经济增长模式。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促进传统的工业的增长方式转向以知识生产、创意激发为主要源泉的增长方式,依靠科技、文化、市场等诸多因素的整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同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商务成本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了一些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外移。大都市往往土地资源有限,商务成本也更高,高成本要求高产出,客观条件决定其不能再发展低端制造业,必须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主要方向。这表明,以物质产品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以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产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四)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带动力强、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关联度高、低污染或无污染、可以重复开发和利用等特点。相对于传统产业,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能耗小,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小。尤其是面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适合于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焕发中心区活力和促进就业增长等方面实现城市复兴,还有助于重塑城市空间结构的服务功能,使有限的空间得以集聚更多的创造性人才与资本,形成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城市产业群落和高增值的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五、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资源特色型发展模式
     
      在创意经济的发展实践中,我国一些地区往往被定位为创意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区域,这种专业化源于其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比如井冈山、大理、西双版纳等。本质上看,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某类创意经济行业的典型代表区域,是与其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密切联系的。这里的特殊资源特指广义的文化特殊资源,更多的是与可商品化的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密切联系的。
     
      (二)自发演进型发展模式
     
      自发演进型发展路径最终也可以转化为另类的资源特色型发展模式,但不同的是更强调地区创意经济的多样化结构特征。基于此,自发演进型模式往往与大都市圈相联系,因为发达的经济水平确保了内生性,而大规模的市场容量确保了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自发演进型发展模式强调创意经济的自发生成性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经济体出现了生产和消费形式多样化和个性化两个特点。创意经济的文化要素迎合了消费个性化的要求,创意要素则使得生产定制化成为可能。
     
      (三)政策导向型发展模式
     
      随着政府对创意经济关注的提高,创意经济由最初的自发集聚向规划集聚、倡导集聚转变。政府通过大力倡导集聚,促进集聚,为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为促进创意经济的集群发展,政府部门会规划出一块特定区域并通过政策引导来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因此,集聚区的实现途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种有规划的集聚对于集聚区本地和其附近相关区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所能促进发展的范围不仅是集聚区,而是由具有一定辐射作用的核心区域和被辐射区域组成的。从结果上看,许多政策在最初或许带有一定的应急性,但文化创意产业最终特色的形成却与其中一些政策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政策导向型发展模式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城市规模相对狭小的区域联系在一起。
     
      (四)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发展模式
     
      当一个地区或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较为丰厚的智力资源,并在更大区域内具有较大的文化、经济的影响力时,应采取以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向市场推出的是文化产品或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产品。后者以创意为特色、为主要卖点,同时形成以“文化”为形式、以“创意”为纽带,联结其他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其市场影响力和市场营销半径都较大。
     
      (五)中心城市为依托发展模式
     
      中心城市有丰富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对文化要素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有强大的产出文化创意产品的能力,有良好的将文化创意产品转化为文化现象的能力,容易形成文化“高地”,还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和辐射能力,将强势文化迅速向其他文化“洼地”推广与渗透,扩大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影响力。因此,我们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复和低水平建设,以城市为单位形成聚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
     
      在创意产业的管理层面,我国城市创意产业的管理部门比较混乱,可能导致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和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因此,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形成上下共建的创意产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既在国家层面形成统一领导,也在地方层面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的专门机构。
     
      (二)自主创新政策
     
      自主创新是决定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创意产业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成熟的创意企业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同时还要加强对创意产品核心技术的保护,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保障体系,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人才政策
     
      在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被外界一致看好时,巨大的人才缺口成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文化创意产业是强调以创意为核心,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意人才是其核心动力。因此,培养优秀的创意人才成为发展创意产业的根基。当前,我们应把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意人才摆在重要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切实的人才引进机制。
     
      (四)投融资政策
     
      长期以来,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过分依赖政府,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完善的市场投融资机制,让企业、民间、外商都加入到投资经营的行列。我们应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
     
      (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创意产业的本质在于创新,我们必须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才能使文化创意产业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还比较滞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在凸显,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保障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激励其创意活动,保障行业受益,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重视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为你推荐

投标提示

为保证您能够顺利投标,请在投标或购买招标文件前向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咨询投标详细要求,有关招标的具体要求及情况以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的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