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出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今天,我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中国道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是中国道路怎么走;三是中国道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四是中国道路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什么。围绕这四个问题,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第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全面推进;第三,中国道路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形象。这三个方面是回答上述四个问题的。
一、历史的回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道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发展道路,有必要再往前追溯到100年前的五四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我们要强调“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三是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四是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这“四个讲清楚”真正讲清楚了,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也就讲清楚了。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初,就有跟以往中国历史上的政党所不同的三个新的特点:一是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二是从成立开始就下决心深入基层,到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三是把党建成一个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使它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工农大众翻身得解放,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记住来时的路。经过艰难曲折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八大召开的七年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期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毛泽东同志通过艰辛探索,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就是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证明了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
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及其宝贵经验。这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全面推进
1.邓小平同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找到它很不容易。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前提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同志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我们实现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
邓小平理论的四个基石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正是这些重大思想理论和实践,使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沿着邓小平理论指明的方向前进,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中国向何处去?走什么道路?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清晰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三步走”的宏伟战略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战略目标早已胜利实现。
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的。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激励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
2.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
处于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也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发展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执政的党。这些重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重大挑战和考验。要迎接挑战,经受考验,就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大局上思考的。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适时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完成的。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入探索。
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向21世纪所作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航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结果。如果说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开通时,航向已经指明时,关键问题就是怎样向前走,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在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向,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崭新局面。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更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更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更彻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更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在当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需不断探索。这种新探索没有止境,它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要通向共同富裕,通向中华民族幸福和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坚信这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的变化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今天,我们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对此,中国和世界充满了期待。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将来也要见证这一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全面推进、深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条道路是非常成功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综上,我们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讲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走过来的。
三、中国道路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道路,这条道路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这是历史的必然,是无法阻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铸就了今天的中国形象。第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世界带来了发展机遇。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这就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
中国发展如此之快,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来看:新形象,就是中国正站在人类道德文明的高地上;新贡献,就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新使命,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新机遇,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重塑世界新秩序;新挑战,就是中国新的“两步走”与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难题。
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沧海横流,方显本色。这是中国的担当,更是世界的期待。因此,我们讲中国形象,要从这个高度去思考。人类社会又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考验胆识与气魄。那么,中国的判断是——“人类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利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怎样理解新形象、新贡献、新使命?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拉动中国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各类风险正在收敛,比如应对金融风险,我们实行精准拆弹,整体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同时,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中央提出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不为外部环境的某些变化所干扰,坚定不移地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发生的伟大的历史性变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正在有新的提升,我们当然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在国际上,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在国内,我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作为主要矛盾,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
下面,我想通过三个代表人物来说明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中国企业家任正非把高新技术带给世界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五个世界”:一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世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发展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其核心要义为一条主线、两大支柱、三大特征。一条主线,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两大支柱,就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支柱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它还有三大特征,即先进性、开拓性和稳定性。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大。到2006年,中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同时,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10月,袁隆平领衔的湖南省溆浦县超级稻基地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意味着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目标获得成功,再创世界纪录。但这还不是重点,袁隆平表示,下一个目标是突破每公顷16吨。袁隆平指出,目前杂交水稻占水稻总面积的比例还不足15%,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稻,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可以多养活4亿到5亿人口。这是巨大的贡献。
任正非的精神境界也很高,他特别提到要共同建设人类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来建设信息社会。他还指出,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五个世界”,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党政要的高度认同。建设“五个世界”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最高追求。与此相关的是新贡献。中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这也决定了中国形象。
怎样理解新机遇和新挑战?
机遇大于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本质看是世界秩序治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提出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智慧。那么,怎样重塑世界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最好的回答。
首先,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也在变,我们要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再次,各国政党相互借鉴治国经验,共同提高执政和参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开放包容的,既向世界介绍我们的经验,也向世界学习。最后,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世界各国都有积极意义。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既有来自国际社会思潮的挑战,也有来自美国和欧盟的挑战,还有来自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这些挑战我们都要考虑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
201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功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又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向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他指出:“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进步高度,把握世界发展格局变化趋势,高屋建瓴提出来的一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方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国声音,世界在聆听,也在思考。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决定了中国形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