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88696946
主页 > 专题资讯 > 专家看点 >
分享到:

曾宪植: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中国道路与经验

2019-11-11 09:02
打印
收藏
曾宪植: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中国道路与经验 一、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
正文内容

曾宪植: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中国道路与经验

 


 

                            
  •   一、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70年的风风雨雨,70年的砥砺奋进,有成就、有挑战、有困难、有坚持。那么,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割裂这两个历史时期,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看待。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和发展。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要坚决防止割裂二者关系的“两个否定”倾向。

     

      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总结经验,防范各种风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1922年12月30日成立至1991年12月25日解体,为什么只维持了69年?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现在,我们党执政也有70年了,长期执政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我们要从苏联解体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发展、改革、创新,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70%左右,在意识形态与军事领域可直接与美国抗衡。但是,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现在仅相当于美国的20%,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0%,和中国广东省的经济体量差不多。由于拥有庞大的核武器,美国还在图谋对其进行再一次“肢解”。一个强大的国家,因为执政党的失误,就这样分裂成15个国家,国土面积减少了500多万平方公里,综合国力更是一落千丈。可见,作为执政党,首先要维护好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利益。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体现了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也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改革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前进的坚定步伐。而这一切,归根究底,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总的来说,是有五大能力。

     

      第一,领导力。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9059.4万名,其中61岁及以上党员2599.9万名。这就是说,在如此庞大的队伍中,大部分党员都是非常年轻的。我们党一直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把各行业各领域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那么这样的党就能保持先进性,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就能领导我们国家不断前进。

     

      第二,创新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二是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我们的道路自信。

     

      第三,感召力。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民心;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民心;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负民心。

     

      第四,规划力。从制定五年规划,到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展现出卓越的中长期规划能力。

     

      第五,执行力。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减贫、反腐……党中央带领全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推进各项工作,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令世界叹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这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探索、发展的起点。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碑身正面镌刻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背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起草,周恩来同志题写的碑文,三句话,“三个永垂不朽”,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标志性历史事件。

     

      第一句,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第二句,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也就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五四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我们了解了共产主义的许多理论,也让我们发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第三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也由此展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彻底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和八块浮雕,呈现了一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浮雕上描绘的八大历史事件,每一件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第一块浮雕为“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二块浮雕为“金田起义”,这是太平天国为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而发起的斗争。第三块浮雕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四块浮雕为“五四爱国运动”,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五块浮雕为“五卅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第六块浮雕为“八一南昌起义”,这场战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第七块浮雕为“抗日敌后游击战”,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第八块浮雕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蒋家王朝?就是因为全国人民的支持。这块浮雕两侧的装饰浮雕展现了这一情景:一个是农村百姓“支援前线”,另一个是城市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们一定要多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可是,就在几十年前,在这个广场上却是另外一幅场景。1900年8月28日,俄、日、英、美、法、德、意、奥八个国家的3170人,在俄国军乐队吹奏的各国国歌、乐曲声中,于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就这样在清朝的皇宫举行“阅兵式”。当时,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而清政府却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最后,还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再加上利息,共计9.8亿两白银。并且,为各国列强划定租界,最多时划出43个租界。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一步一步蚕食中国。此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达到极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更加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一定要多学习中国近代史。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在参观过程中,有三幅图片,让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哪三幅图?

     

      第一幅图是《时局图》,这是爱国华侨谢缵泰1898年所画,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发黄的纸张上,熊、鹰、犬、蛤蟆盘踞在中国版图上,将中国瓜分豆剖……这就是弱肉强食。当时,正是由于清朝国力的衰弱,才导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弱国无外交,即使清政府打赢了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取得镇南关大捷,也依旧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法简明条约》。

     

      第二幅图是《主要赔款简表》。从1842年到1905年,清政府签订了11个不平等条约,赔款总额约12.3亿两白银和2140万银元。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据统计: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共计1182个;自鸦片战争到清政府垮台的70年中,中国仅赔偿一项连本带利总数达16亿两白银,平均每年负担对外赔款2285.7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约8000万两白银,后期还没有这么多,可赔款却在大量增加,清政府拿不出钱便以海关关税做抵押,向各国银行借钱去支付赔款,我国海关这块的主权也就基本丧失了。

     

      第三幅图是马克思观察中国国情后写下的一段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段话一针见血,切中当时“老大帝国”的弊病。清朝时封建社会发展达到顶峰,强盛一时,但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发展机遇,由盛转衰,最终被打垮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真理。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中对中国从公元960年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公元960年,是北宋时期。我们知道,北宋的疆界最小,但经济非常发达。麦迪森认为,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总量非常大,因为很多王朝都形成了统一的国家、统一的财政,中央集权力量非常大,这是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不能比的。特别是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也就是清朝时期,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一。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的份额。1880年中国和美国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是相同的,均为14%,自此之后,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一路下滑。

     

      1735年,在清朝统治的全盛时期,中国的领土面积超过1350万平方公里。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收到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的礼物,一张德国于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图上显示,中国当时的领土面积几乎超过了除元朝以外的所有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但是,清朝由盛转衰以后,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片片国土被割让了出去,直到新中国成立。这就是说,从1735年到1949年的214年间,减少了近40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减少了近1/3。

     

      综上所述,这三幅图片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连连感叹:“多屈辱啊!多耻辱啊!那时的中国是待宰的肥羊。”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不断前行。

     

      刚才讲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起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但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因为当时,除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真正承认我们的国家并不多。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不承认,还非常瞧不起我们,不断挑起事端,将战火烧到了我们的国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朝鲜半岛局势逆转。此后,中国政府不断抗议,警告美国不要跨过“三八线”。但是,美国根本就无所顾忌,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疯狂轰炸丹东地区,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作战。这里要注意,一方面,是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的。另一方面,我们是被迫出兵的,因为中国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而且我们又热爱和平,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得非常艰苦,战士连冬衣都没有,武器装备也很落后。但是,正义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我们凭着正义和士气,把“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并将其遏制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取得了初步胜利。我们知道,当时中美两国空军实力悬殊巨大。美国空军参战的各型作战飞机有一千多架,许多飞行员都参加过二战,空战经验丰富。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刚刚组建,参战的各型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基本上没有空战经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空军在实战中迅速成长,战斗力明显提升,并在苏联的武器装备、支持配合下,与朝鲜空军联合作战,给美国空军以沉重打击,最终掌握了制空权,并配合志愿军地面部队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令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堪称“立国之战”。有人说,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亏了。而我要说,若没有这场战争,世界不可能这么快承认新中国,也不可能承认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尽管美国在此后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阻碍了中国的和平建设,但这场战争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长久的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发展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同仇敌忾,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容否认和抹杀的,主要是大兴水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科技体系和国防体系。20世纪50年代,我们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这一制度消除了土地私有的障碍,推动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后来的农业农村乃至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设施的基础。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与计划经济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力量搞基础设施建设,就没有后来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先推动经济高速发展。那么,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善到什么程度?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先后设立了多个管工业的部委。比如,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以及主管民用机械、原子能工业、航空工业、无线电工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航天工业、农业机械的八个机械工业部。可见,在工业化刚刚起步之时,我们就已经搭建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框架,这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技体系和国防体系。比如,建立了较为完善且独立的国防教育体系、国防科研体系、国防医疗体系等。这些奠定了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改革开放前的这一历史时期,虽然我们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但成就不容否定。如果没有这一时期奠定的基础,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如果没有这一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后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之,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三、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改革开放前重点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改革开放后重点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做了诸多准备工作,主要是以下三件大事。第一,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来,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恢复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第三,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为我国科技发展扫清了障碍。

     

      改革开放,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进到现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也就是说,正是我们拥有坚定的决心,才能冲破重重束缚和阻碍,达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我们具有担当精神,才会敢于负责、勇挑重担,才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可见,决心和担当是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动力。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然后从农村到城市。安徽省是农业大省,1978年赶上大灾年,夏粮减产,这时候,凤阳县小岗村的几位农民就商量怎么办?是出去讨饭,还是留在家里?留在家里,如果按照原来的生产方式还得挨饿,出去讨饭更是挨饿,最后,几位农民决定“大包干”。1978年11月24日晚,小岗村的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小岗村农民的这一尝试,先后得到了万里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小部分农民先行先试,积累了丰富经验后,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让农民紧紧与土地结合在一起。此举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大丰收,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试点到推广。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这是中国特色。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先搞试点,有问题马上调整,这样不会造成大面积损失,成功后再全面推广,我们叫“摸着石头过河”。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是一切发展的物质前提,经济体制改革搞好了,后面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就能顺利开展。总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4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探索的40年。在这40多年中,有三次全会推动了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第二次,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践面临严重困境,经济发展迟缓,“姓资姓社”的争论甚嚣尘上,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人不禁深思:社会主义这条路到底还能否走下去?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姓资姓社”等重大认识问题,如:“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这一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推动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

     

      第三次,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入世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打开国门,在有限的领域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这是我们自己主导的一种有限的、可控的对外开放。入世后,我国国门大开,并作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参与国际竞争,由自我主导的有限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引进来”,还可以“走出去”。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当时,有些人没有信心,提出了“狼羊论”,认为人家是狼,我们是羊,狼来了会把我们给吃了。可结果呢,我们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自信,在国际竞争中抓住了机遇,发挥了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统一了思想,推动我国实现了从有限开放向全面开放的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不断解放思想。刚才提到的三次重大转变,实际上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不停步,改革发展无止境。我们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寻求突破、推进发展。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条路上。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第四,适合中国国情。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第五,保持大局稳定。稳定,应该说是压倒一切的。如果国家动荡不安,那么发展成果就会毁于一旦。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总体安全观。这就是说,有了安全,才有稳定。

     

      总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迈向强起来,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坚定“四个自信”,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一,道路自信。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形成了一条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这条道路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自觉。

     

      第二,理论自信。70年来,我们党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以其深度的科学真理性、强大的实践指导力量、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理论自信,这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第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要在发展中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变革,必须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彰显。

     

      第四,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

     

      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为了吸取历史经验和智慧,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开拓前进的信心、勇气、胆识和力量,从而创造更美好的前途和未来。

为你推荐

投标提示

为保证您能够顺利投标,请在投标或购买招标文件前向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咨询投标详细要求,有关招标的具体要求及情况以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的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