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农人”的自动化农场:农业不再“看天吃饭”
中新网台州3月17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叶菜种在水上,草莓挂在空中,全程流水线操作,只需按下几个按钮,光热水肥尽在掌控之中。“建设智能化植物工厂、自动化无土栽培、‘空中草莓’栽培等技术创新让我尝到了农业的甜头。”浙江台州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利宾如是说。
图为:“空中草莓”种植区 范宇斌 摄
今年53岁的朱利宾,在吸塑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后,转型成为一名“新农人”。他说:“每天看着绿油油的蔬菜茁壮成长,这份喜悦前所未有。”
图为:“空中草莓”种植区 范宇斌 摄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绿沃川农场,听朱利宾讲述其从制造业跨入农业的“变形记”。
图为:“水培蔬菜”种植区 范宇斌 摄
“高中毕业后,我和很多当时有闯劲的台州人一样,背井离乡去打工。”回忆起那段白手起家的经历,朱利宾感慨万分,“在黑龙江打工的四五年时间里,不管日子多苦多累,我都咬牙坚持。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的归宿不是打工。”
图为:“水培蔬菜”育苗区 范宇斌 摄
1988年,朱利宾带着几年打工攒下的积蓄,回到黄岩开办了一家吸塑厂,产品以出口为主,大多用于现代农业育苗等。
图为:全自动播种移苗区 范宇斌 摄
“业务往来,使我与全球各地的农业技术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朱利宾告诉记者,2010年,他与荷兰一家农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参与一个水培蔬菜研发项目。
正是这一项目的成功研发,敲开了朱利宾投身农业的“大门”。
当传统农业种植尚未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之时,朱利宾早已快人一步。2014年10月,他在黄岩长潭水库边上开建薄膜智能连栋大棚,引进荷兰智能化水培蔬菜种植系统、韩国悬挂移动式草莓栽培床等新技术。
通过消毒通道,记者走进了薄膜覆盖下的育苗室,在恒风系统、自动遮阴、水幕帘等共同调节之下,温室内并无闷热感。
“从播种、育苗、收割再到包装,我们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朱利宾介绍道,“运用自动播种机,每小时可播种13万粒种子;运用自动移苗机,每小时可移苗1.2万株,是人工移苗效率的50倍。”
农场内,蔬菜的生长周期被分为催芽期、幼苗期和水培期,通过智能化系统对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
“无土栽培的蔬菜同样需要营养,通过自动给养系统,将精确调试的营养液输送至营养槽,再将准备好的整盘菜苗运送到指定的营养槽进行培育。”朱利宾说,同时整套水循环系统将实现“零排放”。
在“空中草莓”种植区,草莓一“出生”就挂在空中,在计算机的全程监控下生长。
“我们引进欧洲、韩国的悬挂式可升降空中草莓滴灌栽培技术,从温室育苗、培植到开花结果等过程,全部采用自动升降种植模式。”朱利宾表示,“空中草莓”种植亩产量将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6倍以上。
同时,因农场采取全封闭、无土壤种植模式,作物不受农药、土壤污染等因素影响。
农业种植从“看天吃饭”,到自动化作业、智能化控制、工厂化生产、无土化栽培、立体化种植。
如今,这套高科技农业栽培技术,已在荷兰、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河南、江苏、西藏、吉林等地得以推广运用。
作为一名“新农人”,朱利宾正动脑筋朝着实现“无人化种植”努力,并不断创新手段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谈及未来,他表示,“民以食为天,农业大有可为。”
随着740万人返乡创业,中国农村正成为一片掘金热土,“新农人”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