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纽约9月21日电 题:当中国式制造业回到美国——访福耀北美总裁刘道川
中新社记者 马德林
“好像曹老板说不会有下一部了。”谈及最近受到热议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福耀北美集团(以下简称福耀北美)总裁刘道川近日在纽约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美国工厂》8月下旬在美上映,这部带有“奥巴马”、“中资企业进军美国”、“工会”等多个标签的影片在互联网舆论场中引发广泛讨论。“曹老板跟我说:‘你知道吗?你现在是网红了,出镜比我还多。’”刘道川笑称,曹德旺还提醒他不要“翘尾巴”。
《美国工厂》由两位美国导演独立摄制,后由奥巴马夫妇的公司负责宣发。影片以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用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工厂倒闭、社区陷入萧条为背景,记录了福耀在当地建厂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差异、工会矛盾等问题。
刘道川称,影片结束于两年前,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之后已得到较好解决,工厂也逐步走上正轨。“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再次通过影片表达。”
《美国工厂》中对中美两国工人工作状态的展示引起热议。刘道川说,中国制造业发达的确源于员工的勤劳付出;而美国经历数十年的去工业化,年轻人很难接受艰苦的工作,这种反差客观存在。他告诉记者,汽车玻璃生产有自身特点,如果生产流程被中断,那么玻璃很可能报废或质量低劣。因此工人不同程度的加班在所难免,不少美国工人最初缺乏对玻璃生产的了解,因此很难接受加班。但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只有产品质量过硬、供货及时的供应商才能生存。“客户满意才有订单;没有订单,企业活不下去,就更不会有工资、福利。”刘道川说。
另一方面,刘道川并不认同“血汗工厂”。“辛勤劳动是为了什么?”他认为,所谓的“美国梦”就是辛苦工作后能有自己的生活,但只有降本增效、达到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才有条件平衡工作和生活。
刘道川说,美国员工在工作中愿意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将中国人的勤劳和美国人的独立思考结合在一起,就能提升效率、创造更多价值,“光靠苦干是不行的。”
刘道川说,福耀北美试图将中美两种工作文化融合,他被曹德旺选中正是因为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他说,自己在美国学习工作20多年,了解美国文化;又具备在通用等美国汽车巨头工作的经验。“一方面,跟中美员工、曹老板我都可以无障碍地交流;另一方面我也可以用汽车工业的专业语言同他们沟通。”刘道川说,“公司前任总经理约翰·高希尔就对我说,他确实没有我这种优势。”
影片结尾处工厂增加机器人的片段,让很多观众产生疑惑:自动化是否会让更多工人失业?刘道川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绝不是用机器减人,是通过机器帮助人产生最大产出。”
刘道川称,通过自动化改造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拿到更多订单。“比如说,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年人均产值应该在25万美元左右。我们厂产值5亿美元的时候,理想化的合理规模是2000人。”他举例说,当产值增至6亿美元时,可以选择按比例增加200到300工人,也可以选择通过自动化,只增加50工人。选择后者意味工人的年人均产值提高,公司可以给工人更好的薪水和工作条件。
另一方面,自动化还可以将工人从脏乱差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刘道川说,工厂现在使用机器人完成生产线前段的玻璃装卸工序,工人可以做劳动强度小、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制造业和几十年前完全不同,愿意做简单重复劳动的年轻人很少。”他认为,自动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既可以增加工人的收入,也可以让他们感到工作更有意义。如何把人机优化组合发挥到极致,避免工人高强度、长时间劳动,同时产生最大效益,是福耀北美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巧合的是,记者采访刘道川的当天,近5万名通用公司的工人在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号召下,开始了12年来美国汽车业工人的首次罢工。刘道川说,罢工对劳资双方都不利:工人罢工期间一周只有250美元生活费;企业生产下降就会损失市场份额。
“我过去在通用的经验,每次罢工都会损失市场份额。”刘道川说,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损失掉的市场份额很难找回。“丢掉市场就会丢掉工作,这是由客户决定的,不是由工会或者资方决定的。
为你推荐 “一带一路”各界代表齐聚香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