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家博物馆,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实物及项目经理李建华施工日记仪式举行。
这一天,李建华罕见地没有穿工作服,改穿了一件深色夹克。他的目光一直在5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上流连。“从基坑开挖、装机施工,到后来的机电装修施工,从开工到竣工,我都把这些记录下来了……”自建设大兴机场伊始,李建华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工程建设的点点滴滴,用纸笔记录并见证了这个中国奇迹的诞生。
打开记忆的匣子,那些在大兴机场度过的岁月在李建华的脑海里翻腾着。时光的指针拨回5年前,那年夏末,李建华第一次打开了这本日记,第一次走进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施工场地。彼时的施工区域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只有一地的残砖败瓦和荒草,在这样的“无人区”建设机场,难度可想而知。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停在施工区域的车子一发动,就会尘土飞扬,形成一个小型的“龙卷风”。
李建华不怕吃苦,“最怕的是没有苦可以吃,没有机场可以建”。痴迷于航站楼建设的他,在没接到具有挑战性的大规模机场建设工程的几年时间里,索性出国去也门建机场。“那时在也门,早上起床,对面山上炮声不断,路上当兵的荷枪实弹。由于工作地在军事禁区,我的行动受限,工程推进异常艰难。现在,能在自己的国家建设结构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航站楼,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最”意味着高度,更意味着难度;“最”意味着机会,更意味着挑战。作为一座钢结构建筑,大兴机场航站楼的钢结构重量为4.2万吨,由支撑系统和屋面钢网架组成。不规则的自由曲面,绵延起伏成曲线,让人叹为观止。然而,用坚硬的钢材编织出优美的自由曲面绝非易事。
“一般来说,空间网架结构体系都是由规则的几何体组合而成,但新机场航站楼的屋盖为不规则自由曲面,是世界上最大的支撑跨度,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李建华说,大兴机场航站楼屋盖面积大,造型又复杂,原位散装、分块吊装、滑移就位、原位提升等在内的钢结构施工方法都难以操作。经过多轮技术论证、安装验算和数字模拟,李建华及其团队最终决定采取“楼面拼装、分块提升、分区卸载、整体合龙”的技术方案,仅用时3个月便完成了18万平方米钢屋盖施工,提升和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
然而,问题再次出现了。航站楼屋面网架的投影面积有18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屋面网架需使用球节点12300个,钢管规格25种、数量63450根,钢管的总长度将近500公里。航站楼却仅以8颗C型柱为主要支撑,中央区域形成直径为180米的无柱空间。面对如此大面积的屋面网架、如此大规模的组件、如此高难度的支撑,该如何进行安装?又该如何吊装提升?
面对难题,李建华从不畏惧,他最喜欢“求解”。当初在建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时,为了找到能生产特殊造型梁柱的工厂,他带着团队全国各地跑,最终在沪宁钢机和江南造船厂找到了满意的“答案”。而这一次,他想到了BIM技术,从方案模拟、预拼装到材料运输、质量验收,均采用了数字建造技术、数字测量技术,最终攻克了这一难题。
白天,工人们在阳光下洒汗水;夜晚,工人们在月光下闪焊花。在李建华的带领下,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破解重重难题。最终,航站楼提前15天完成了地下结构封顶,提前12天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创造了施工史上的“中国速度”。
“大家都说大兴机场是中国工程建筑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其实对于每一个建设者来说,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呢?”李建华说,这是他生命中最值得记忆的日子,也是他工作中不可磨灭的印记。“5年来,很多建设者从热血方刚的青年迈入不惑的中年,人生中最精彩的年华都伴随着大兴机场的建设”。
日记的结尾,李建华一笔一画写下了“创新、激情、诚信、担当、感恩”10个字。与机场建设结缘的24年里,每一座机场的建设都体现出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大发展,这10个字正是发展背后的秘密。
为你推荐 “一带一路”各界代表齐聚香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