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88696946
主页 > 专题资讯 > 专家看点 >
分享到: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05-13 09:00
打印
收藏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
正文内容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载体。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后,“课程思政”在高校成了高频词。今天,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设,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和实践的体会。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认识的缘起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结束当天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了教育部党组会,传达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这次会议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关于会议的报道的第一段是这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该报道的标题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如果用一段话来概括会议的主题,就是刚才新闻报道的第一段;如果再精炼一点,标题的这两句话就是更凝练的概括。对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句话,坦率地讲,当时可能没有特别突出地理解,什么时候反过头来再对这句话进行深入理解?是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我们反过来再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对第二句话的理解认识深刻了很多,一会儿我们再来讲这段。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论断。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个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三,用好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的缘起。
     
      为什么这么讲?在这之前的描述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那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与以前的描述是不一样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那么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的概念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2.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认识的聚焦与深化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为“5·2”讲话)包含着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思考。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去高校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特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里这样说:“我想就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看法。我先给一个明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高校怎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有3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
     
      第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又讲,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第二项基础性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那么,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算是高素质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应该说,我们对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要求都不陌生,在这里第一次提出“育人水平高超”的要求,这也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个要求,他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也讲,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三项基础性工作,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我们在思考第三项基础性工作的时候,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什么?在大学工作的同志对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应该说都不陌生,然而怎么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中去?标准答案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整体并不断深化。现在,我们反过头来再去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再去看《人民日报》的那篇报道,我想我们对其标题中的“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含义应该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的缘起,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这个概念的聚焦和深化。因此,“5·2”讲话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深刻的。
     
      聚焦与深化体现在,立德树人落实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5·2”讲话之后,教育部在2018年6月21日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指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此后,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也就是通常讲的“40条”。其中,第九条是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指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校的青年成长发表过很多非常重要的讲话。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我特别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这几年在不同的场合对青年的三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的。他说,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第二个比喻是,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学期间,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第三个比喻是,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每当看到这三个比喻,我们还会联想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苏联莫斯科讲的那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青年观和事业观。今天,我们作为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二、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
     
      1.“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很多专业课老师提出,是不是在专业课堂上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讲的那些内容?肯定不是的。大家会问,那让我们讲什么?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里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从这一段讲话里边,可以分解出这么几个要点。第一,“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谁?是所有课程。第二,“课程思政”要达到什么样的地位?要达到主渠道的地位。第三,“课程思政”的作用是什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第四,“课程思政”讲什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讲什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就是“课程思政”要讲的内容。第五,“课程思政”的方式是融入,要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第六,“课程思政”要达到的功能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从这六点来看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话,可以把“课程思政”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了。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讲到“十大育人体系”。“十大育人体系”的第一个体系就是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在这里面,对“课程思政”这个概念进行了专业化的描述,即: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课程思政”是要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
     
      为什么是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哪门课都不能少。这所有的课程包括思政课。从这里,我们理解的“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育方法。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几句话。
     
      第一,“课程思政”不是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其他课程中。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所有专业教师的顾虑该打消了,不是让你在你的专业课上去讲思政课教师要讲的内容。那么,讲什么?就是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你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第二,“课程思政”不是其他课程思政化,专业课的性质不变。
     
      第三,专业课中思政的元素本来就有,需要教师去挖掘、发挥。要做到有机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切忌生搬硬套。很多专业课老师刚刚接触“课程思政”这个概念的时候,由于不理解这个概念,在课程中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搬过来,但课堂里面的表面变化是物理变化,离有机融入课程、离润物细无声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我们提出“课程思政”这个概念之后,也有老师提出说,我们的课程以前就有育人功能,那么“课程思政”提出之后,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想,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之前,这么多年来我们的高校教师实际上都在自己的课程上育人。正如前边所讲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在高校思政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讲“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的育人、课程的育人不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不能再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是要变成教师自觉的行为,也不是自发的,要变成有组织的。我想,这个组织是教师的组织。陈宝生部长讲,“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所以,我们强调,“课程思政”是要构建全课程组成的育人体系,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3.准确理解“课程思政”内涵
     
      怎么准确理解?怎么加深对文件的认识?我想从这几个角度看。
     
      第一,我们从学习文件的角度来解读“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意味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政课延伸扩展为全部课程。“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有益尝试。
     
      第二,我们从把握“课程思政”内涵的角度来理解。在理念上,“课程思政”体现的是立德树人;在实施方式方法上,“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和载体;在实施上,“课程思政”体现的是“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健全的程度。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在这里,以北京联合大学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为例,与大家分享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三个方面的探索。
     
      1.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怎么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从哪里下手?谁来分管?这是很多同志感到困惑的问题。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承担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点攻关计划立项《应用型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配合这个课题的开展,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17年11月19日,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简单地讲是“七个要有”,这是2017年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可以把这“七个要有”分成两组。第一组:学校要有氛围,学院要有特色,专业要有特点,课程要有品牌,讲授要有风格。第一组按照学校、学院、专业、课程、讲授的顺序排列。第二组是成果方面的:课程的成果——成果要可固化;人的成果——教师要有榜样。这是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2.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用三句话来表述: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这三句话是一个整体,哪句话都少不了,顺序不能颠倒。
     
      第一句,根本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讲,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一定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根本性举措的角度来看待“课程思政”。
     
      第二句,全方位行动。“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某个部门的责任。立德树人是全校的事。
     
      第三句,持续性推进。在这儿,我不做具体解释,用一个时间表,大家就可以看出什么叫持续性推进。2017年6月,学校党建工作会,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6月、7月,“课程思政”写入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2017年11月,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2017年12月,也就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的时候,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推进会;2018年4月,学校召开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2018年6月15日,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现场交流会;2018年6月,表彰2018年“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党支部;2018年7月,学校召开学院“课程思政”推进汇报会;2018年7月,举办全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2018年8月,举办“课程思政”建设教师研讨班;2018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两周年的时候,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深化推进会。从这一年半的大事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持续性推进的。这里至少出现了教务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你们说这件事是哪个部门的事?大家都有责任!
     
      3.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展情况
     
      在一年半的实践里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参与面广。学校的二级学院全部参与并制定了各学院的实施细则,强调“一院一特色”。学校70个专业修订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二是积极性高。一个是二级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参与积极性高。同时,专业课教师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教师自觉参与“课程思政”的实践,覆盖率在50%以上。
     
      三是学有榜样。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示范课程和典型教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召开两周年的时候,学校在一年半“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部署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专业思政平台的建设,努力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
     
      四、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和收获
     
      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
     
      关键是教师,是指推进“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教师。因为“课程思政”是对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知识、业务能力的新要求。
     
      重点在教师,一是指教师要先行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二是指教师要先拓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本来就是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怎么把它挖掘出来,再有机融入进去,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生硬、简单、直接地照搬。
     
      难点在教师,是指教育者先受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反复讲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就是教师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果感染不了你自己,打动不了你自己,你怎么可能把这些元素有机融入你的课堂里,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教师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同时,在讲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教师党支部
     
      “课程思政”建设怎么推动?北京联合大学是从教师党支部开始切入的,特别是在“课程思政”的启动阶段。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两句话,就是: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组织者,“课程思政”不是教师的自发行为;“课程思政”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教师党支部,怎么发挥好教师党支部的作用?大家有困惑,例如:教学和业务怎么有效衔接?党支部活动如何丰富多彩,既有针对性,还有时效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思政”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载体。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很多教师党支部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作用
     
      尽管学校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过程中,学校的很多想法、很多做法还是来源于广大教师以及教师党支部的实践和认识。“课程思想”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一是“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了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
     
      二是“课程思政”促进了专业课的建设。首先,教师对自身所讲授的课程的学习理解深化了,他要主动地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去寻找课程中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的责任和理想。教师通过“课程思政”,通过学习、备课,对课程的理解深化了,把这些元素有效运用到讲课的过程中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讲课内容丰富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课堂氛围活跃了。
     
      三是“课程思政”浓郁了全校立德树人的氛围。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学校的各种场合里,“课程思政”成了高校交流工作的高频词。
     
      4.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
     
      首先,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从高度来讲,一定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看待高校育人的每一件事。从深度来讲,要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从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2018年5月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课程思政”在时间、路径和载体上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实践探索。从广度上来讲,“课程思政”涉及全部课程和全体教职工,是实现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影响绝不限于“课程”两个字,如果没有“三全育人”的环境、“三全育人”的支撑、“三全育人”的保证,“课程思政”是不可能开展好的。
     
      其次,不断提升每位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这是业务能力、专业能力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形成高素质教师队伍时其中一个要求是“育人水平高超”,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思政”一定不是专业课程建设之外的东西,而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课程思政”不是活动,更不是运动。
     
      最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要探索总结“课程思政”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现在不要急于去考核、去评价,更不要简单地让学生来评价教师“课程思政”的效果。我们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最高境界是教师“课程思政”的效果学生感觉不到,润物细无声,这是最高的境界。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一句名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讲“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这些很具体的内容,一定不要忘了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建好。在具体实施上,就是要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这些方法、途径、载体使用好,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和强调的方向。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你推荐

投标提示

为保证您能够顺利投标,请在投标或购买招标文件前向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咨询投标详细要求,有关招标的具体要求及情况以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的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