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广大党员干部如何主动增强执政能力与本领,勇立时代潮头,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此,我们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为进一步深化认识这次主题教育,我们将从准确理解“四个迫切需要”出发,深入领会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在主题教育重大意义上思想认识到位了、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了,主题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取得实效。思想到位了才能思想自觉,思想自觉了,政治才能自觉,行动才能自觉。
一、为什么要准确理解“四个迫切需要”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世情国情党情等国际、国内形势在变,党的历史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这就对我们党员干部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面对变局,广大党员干部如何主动增强执政能力,勇立时代潮头,适应变化,把握变化,驾驭变化,在实干中践行为民初心、担当历史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历史机遇;面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广大党员干部如何主动增强执政本领,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发展中面临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初心不变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主动求变的勇气,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一个兼具时空视域的新时代。在新时代的时间视域内,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时代的空间视域内,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示范出一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我们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任务,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党的“初心使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与拥护。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八大后又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集中教育,与前三次主题教育既一脉相承又纵深延展。这次主题教育主旨更宏大、准备时间更长、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深远,是我党拿起自我革命武器、解决自身问题、永葆健康的战略考量、战略部署、战略安排。经过一年半的精心准备,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对主题教育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就开展好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5月31日,中央专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用“四个迫切需要”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6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带头开展主题教育。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为什么要准确理解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要注意抓“四个到位”,其中第一个到位就是抓思想认识到位,强调要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主题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放眼未来30年乃至70年为中国发展作出的布局,体现了他“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时间战略思维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空间战略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深刻地理解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提升党的理论水平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的三次主题教育使全党普遍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极大地推进了党的理论武装进程,提升了党的理论水平,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理论掌握群众的广度与深度和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物质力量的速度与质量。
(一)党的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前三次主题教育推进的理论武装工作,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自觉追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乃至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正因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得以能更好地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
(二)主题教育是推进党的理论武装的有效载体
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但是,理论创新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其根本目标是通过理论武装,掌握群众、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98年一路走来,我们党无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与党的理论武装是分不开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基本经验。如何使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时地成为全体党员干部自觉的理论追求,转化为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力量,并通过实践检验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这就需要以有效的载体来开展党的理论武装工作。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在干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事业,为保证事业的顺利发展,党在思想上的建设与理论上的武装显得极其重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党内都出现过一些影响党的事业发展的问题。问题根源在思想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在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延安整风就是我们党开展的一次生动典型的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无疑给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事实表明,我们党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不断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使理论武装及时有效跟进,我们党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党的主题教育越来越常态化、制度化,通过集中性主题教育带动推进经常性理论武装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渐入佳境。
在江西,习近平总书记把主题教育同“宣示下一个70年”联系起来,指出:“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要赢得未来,没有思想武装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来进一步武装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经过三次主题教育,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却依然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员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为了从思想上解决这些问题,为了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了未来70年特别是未来30年,我们迫切需要开展新的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这次主题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炼就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硬本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不是为理论武装而理论武装
理论武装的目的是掌握群众、指导实践,转化为强大的指导力和实践力以改造主、客观世界。理论只有通过武装,才能掌握群众;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前三次主题教育推进的理论武装工作,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越来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指导实践的指南和精神动力,越来越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实践,理论加速转化为掌握群众、指导实践的力量。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强化了,政绩观得到了非常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被创造出来。在政绩创造中,党员干部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执政能力得到了全面增强。
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对于党的“初心”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一定会在思想认识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会更加自觉主动地践行“初心”,为实现“使命”而努力奋斗;一定会找出与党的要求存在的差距、与国家发展存在的差距,并努力缩小、弥补甚至消除差距;一定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出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体制机制,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到行动中去,时刻牢记和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伟业,时刻保持奋发有为革命精神状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实践力量,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越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理论学习,以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只有如此,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才不会被束之高阁、停留在口头上或保存在文件文献中,才能不断地去掌握群众、指导实践,转化为党领导群众推进实践创新的磅礴之力。
三、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打虎”“拍蝇”“猎狐”,正德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党的领导水平提升到新的境界,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面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增强的国际形势,以及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国际形势在国内的负面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每一步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未来3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未来7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走向复兴,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的任务能否担起?这些目标、任务都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充满活力,永远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不已。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时特别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朝气蓬勃的应然。
98年来,中国共产党靠的就是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奋斗不已,才能由小变大、由弱渐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即使是在成功的昨天、辉煌的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初心、使命、奋斗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消解党的战斗性的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没有经受住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宗旨意识淡薄弱化、理想信念动摇缺失,进而严重脱离群众,精神懈怠,不信马列信鬼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度风行于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中,导致了工作能力不足、对上敷衍、对下欺骗的问题,以及很多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甚至形成了腐败滋生蔓延且不易铲除的深厚土壤;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应对“四大考验”和克服“四大危险”的能力不见增长,进而导致党的形象和威望、创造力和凝聚力下降。
中国共产党要永远成功、永远辉煌,就必须永葆年轻,就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进入新时代,尽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意识到党在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与战斗性上的问题和其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有效成果。但是,我们这个有着超过9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性问题。比如,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弄虚作假、急躁、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行百里者半九十,新时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进一步激活中国共产党基因而使其永葆年轻的有效手段。
(二)永远年轻,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一个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就是一个永远年轻的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新旧问题作坚决斗争,以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在政治上,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我们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保证和强化政治上的先进性。
在思想上,要加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工作,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保证和强化思想上的先进性。
在组织上,要在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对党的组织纪律的遵守,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坚持党章所规定的共产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条件,坚决反对一切背离党纲党章党规、危害和分裂党和党的事业的行为;对于那些完全丧失共产党员资格的蜕化变质分子和腐败分子,该清除出党的要毫不手软地清除,以保证和加强组织上的先进性。
(三)永远年轻,就要永续革命、永远奋斗,加强党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一个永葆革命性、战斗性和永远奋斗的党就是一个年轻的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进一步保持和增强党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提高党的革命斗志与战斗力。共产党人是革命者,千万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正是党一直保持着饱满的革命精神和旺盛的战斗力,党的事业才不断地走向辉煌,走到今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中国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在这场大变局和伟大斗争中,如果我们这个世界第一大政党的革命性与战斗性不够、革命斗志与战斗力不强,就会从根本上给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带来颠覆性后果。能否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在不断增强党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提高党的革命斗志与战斗力。
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其思想先进性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战斗性和战斗力;注重党史、革命史教育,以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迹来提高党员干部的革命性和革命斗志;注重当前国际形势教育,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两种文明之间的斗争事实来唤醒党员干部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斗志。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在这些方面都取得有效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改善、加强和提高作为堡垒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初心在而不忘,使命在而担当,奋斗在而勇往,中国共产党在而永远年轻,世界就在人民的手上。
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这种“迫切需要”,是因为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是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条件,党的一切工作都要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脱离群众。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纵观我们党98年的发展历程,党的作风建设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并随着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而日显重要。党在革命与执政时期的作风建设因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几次转型而有所侧重,但核心永远没变,即始终加强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内在规定性,是我们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建立新中国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最大政治优势。
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是党与生俱来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获得人民群众支持进而获取执政权力并巩固执政地位的一般规律。革命时,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我们什么戏也是唱不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改革开放后,江泽民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胡锦涛同志提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党一分钟也没有停止加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一,不断地推进对党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的再教育。群众观教育实质上就是党的立场教育,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就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和干部能不断接受马列主义群众观的再教育,是建党尤其是建国以来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经验。
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再教育,党才能不断地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寻求真理与修正错误。如何对待与群众关系上的错误,是检验党是否忠于人民群众的重要尺度。建党98年来,党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不是没有犯过错误,而是能够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自己纠正错误,这是其伟大和先进性的表现。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列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一直是党的一个战略之举。
翻阅党98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党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始终把马列主义再教育摆在很高的位置。比如,1942年开始发起的历时4年的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全党性整风运动,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结合土地改革展开的整党运动,不仅统一了党的思想,纯洁了党的队伍,改进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联系,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扫清了思想、组织与作风的障碍;1951年到1954年开展的全党整党运动,大大转变了干部作风,强化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在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作风问题,1998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三讲”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强化了坚持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意识,促进了作风的转变和拒腐防变自觉性的提高;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2005年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党同志再一次受到了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主题的群众观教育;进入新时代,我们又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党只有经常进行马列主义群众观再教育,增强免疫力,才能保证不脱离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不断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历史性概念的人民群众始终动态地指向“绝大多数人”,其最根本利益就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与党的目标有最近和最终一样,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有最近与长远之分,其根本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利益不同,在谋求当前利益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即为“自由人联合体”而奋斗,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则承担着历史过程中的领导重担,不惜生命地帮助人民群众去实现根本利益,因为我们党的利益完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并“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人民群众是根据党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利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接受这个政党的领导,并不是随便一个政党就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工具”。
人民群众是有选择性的。尊重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需求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前进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党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永无止境,但党却时刻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下人民群众的审视与重新选择。我们应该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维护利益、实现利益、发展利益的党。
在革命时代,经过长达28年的斗争,党得民心,民得党恩,三座大山被推翻,民族得到独立,人民获得解放。党在执政条件下,面对脱离人民群众危险加大的新情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的新变化,要怎样才能保持与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就是要培育“服务于民”之心、培养“造福于民”之力、创造“谋利于民”之法,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党执政70年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维护与发展,人民群众对党是信任的,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牢固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我们党通过从严治党,开展整党、整风和“三反”运动,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严惩腐败分子,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大增,才有了经济恢复、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一系列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经历过一段曲折。但经过党的努力纠错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人民群众对党的错误予以谅解,继续拥护党,与党共渡难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群众利益得到历史以来最好的实现、维护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主题教育能不能取得实际效果,重要标尺之一就是能否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将反腐败进行到底。腐败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格格不入,同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是消磨党的意志、瓦解党的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破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腐蚀剂。腐败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动摇着党的群众基础。每一起腐败事件、每一个腐败分子都如同强烈的辐射源,直接作用于它所能辐射到的地方和群众,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人民群众认识一个政党,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就是看它的作风与形象如何,从其行动中得出对它的感性认识,从而作出它是否代表自己利益的判断,作出拥护与否的选择。
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党为反旧中国的腐败政治和统治而诞生,并为之浴血奋斗了28年。针对党内腐败,早在1926年,党就发布了党史上第一个反贪文件——《坚决清理贪污腐化分子》,要求各地党组织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制止党内腐化现象发生。在延安时期,党也领导制定《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着执政的来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以告诫全党要警惕党内腐化而导致失败。1954年,陈云同志在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在胜利的国家里头……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想腐化很容易。”邓小平同志强调:“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把反腐败提到了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高度,并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地宣布: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要把反腐败斗争持久地进行下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反腐败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理党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中纪委第十七届二次全会上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如果“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的状况,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到那时党心民心就无法凝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无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无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赢得民心,党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廉洁”“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布局的高度。党的反腐意志非常强,反腐成果取得辉煌成就。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1%增长到2016年的92.9%。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几年努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风政风出现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不断攀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轻而易举,需要长期磨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是凝聚民心的关键一招,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这次主题教育中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向深入。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行动,我们的政治生态就会改变,社会生态就会好转,人民群众的心就能凝聚在一起。
第四,推进建立健全一套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科学有效的监督制度。要坚信,我们党有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和所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克服一切作风上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少数人的问题。正如刘少奇同志说的,“如果把我们的党比做一个人的肌体,那么,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肌体,它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消除那些局部地、暂时地沾染到的病毒,而且在消除病毒之后,更会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我们党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个人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这些都可归结为党的作风问题的出现,主要是这些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没有端正好人民群众的立场,没有把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真正地为公、为民,而是视人民群众为“被管理者”,视自己为“主人”,视公权力为私权力。对此,马克思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要对共产党手中权力加强监督的重要性,指出:国家工作的“勤务员”只有经常“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才能彻底消除“国家等级制”,“以真正的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负责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监督制度,要把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机地融入到监督制度当中,缺乏人民群众监督的监督是一种不科学、无效或效微的监督。早在1957年,邓小平同志就针对“在中国,谁有资格犯大错误?犯错误影响也最大”的问题,提出了要对党和党员进行监督;党及党员在接受监督时“一怕党,二怕群众”。他在批评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拒绝监督时强调:“他们总觉得:不受监督,自己下命令舒服,独断专行比较方便。正因为相当多的领导同志思想不通,看起来监督就更加重要了,不搞群众监督就更危险了。”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监督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历史发展至今,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监督制度因“思想不通”而没有如实建立起来。现在状况是:党内监督抓得紧,群众监督太乏力;自上而下监督多,自下而上监督少;法律监督文件多,舆论监督不上桌。因此,要解决党内监督存在的“上级监督不到、下级不敢监督、同级监督不了”问题,加速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与成熟,着力把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制度设计好,把设计好的监督机制再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着力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建立一个立体式、多层次、党群共融的监督体系。其中,核心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核心部件是公开,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公开就是阳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能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和党务、政务、干部选拔作用、财务等的公开,人民群众就能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真正有效地行使监督权。任何作风问题或是腐败事件和腐败分子在群众和公开面前是无处也无法遁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形成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同时,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的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越来越完善,产生的监督合力越来越巨大。
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98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加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过程。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维护发展得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深,我们的事业发展就顺利;否则,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受损,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五、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目标,就必须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2020年,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全党同志增强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现在,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全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冲刺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时刻即将到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时刻也在我们的奋斗中日益临近。我们要看到,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大好发展形势下,仍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严峻的风险挑战。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整体状态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但依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启迪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要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思考并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展望并规划未来70年特别是未来30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奋斗精神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通过主题教育这一步实际运动,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一定会在一个目标接一个目标的接续奋斗和实现中越来越充分体现出来。
为此,我们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一种着眼于根本、着眼于常态、着眼于未来的制度化的战略安排。主题教育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不渝抓思想源头、抓实际效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打造成一个不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提高党员党性宗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最终实现自我净化的科学载体。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话以新的视角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与使命,以精准语言诠释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以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复兴分不开,与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相联,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成功指明了现实的出路,把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效贯通了起来。
初心和使命,必定是新时代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根本动力。它犹如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更好更多更持久地激发出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与斗志,激发出我们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就能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自觉地塑造革命精神,把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有机统一起来,领导全国人民将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