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这条路一直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进个化肥、卖个粮都不方便。这回交通运输局公路改造,直接给咱们修到家门口,以后出门、收地都方便了。”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高产村水泥路施工现场,看着不断驶入的运料车、马力全开的振捣车,村民姜德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吉林省将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必须全面完成、不打任何折扣。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8691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任务。”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振才表示。
“先修后补”加强资金保障
吉林省农村公路建设起步较早,2003年年底就实现了乡(镇)、建制村全部通公路。近年来,随着农村汽车保有量及重载车辆迅速增加,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安保设施少、抗冻融等灾害能力弱的问题逐渐显现,“畅返不畅”问题亟待解决。
吉林交通加快工作节奏,秉承“先保证畅通、后提等升级”的建设原则,区别农村公路损坏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畅返不畅”改造技术方案,保证“畅返不畅”整治按时限按要求高质量完成。
严控时间节点被摆在了首位。吉林交通要求各市(州)整治项目于7月底前完成进场并开工建设,8月底前完成路线病害处理及基层施工,9月底前完成面层施工,10月底前完成全部附属工程并组织交(竣)工验收。同时,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强化对施工单位的设备能力、材料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全面实行“一周一调度、一督导、一排名、一通报”制度,扎扎实实确保整治任务落地。
在资金保障方面,吉林省政府通过“先修后补”方式对如期完成整治任务的地区给予奖补;各地通过本级财政部门安排预算、使用一般债券、整合涉农扶贫资金、鼓励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并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拓宽创新融资渠道。
因地制宜 整治工作保质保量
7月12日,吉林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作推进会,提出以更大的整治力度、更强的资金保障、更快的建设速度、更高的建设质量,全力以赴加快各项整治工作。会后,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交通、财政、发展和改革等部门通力协作推进相关建设。
转变思路确保工程质量的行动渐次展开。白山市设立了6个县级管理机构、36个乡级管理机构,着力推进农村公路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白城市洮北区把好程序关、质量关、验收关,全面抓好工程各环节、各阶段的质量管理。截至目前,洮北区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舒兰市强化科技引领,通过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进行公路养护,实现了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缩短了施工期限,延长了养护周期和服务寿命。
因地制宜,各出妙招破解筹资难题。通化市辉南县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政府采购、招投标供应链融资模式,中标供应商采用“抵押+质押”的担保方式,筹集资金6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通化市通化县采取“建养一体化”方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畅返不畅”整治项目,成功引入1.7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造,确保全县“畅返不畅”整治资金全部筹集到位。
截至8月7日,吉林省2019年“畅返不畅”整治任务已完成3333.5公里,白山、松原、通化、白城4市累计开工率分别达到91.7%、89.4%、82.4%、74.5%。
产业兴农 红火日子走进现实
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出新面貌,带来精气神,也使红红火火的日子从梦想走进现实。
近年来,洮北区沿路村庄走出了“公路+旅游”“公路+电商”等致富路子,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超市、饭店、快递代收点沿街设立,采摘园、景观公园随路而建。
路畅、河清、景美、院净,这是辽源市东辽县全力巩固“四好农村路”的成果。该县加快改造危桥,维修“畅返不畅”公路,全面实行“路长制”,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92%。
“看看,俺们村现在不次于城里头。”说起村路带来的变化,双辽市永加乡忠信村村民王占山满脸自豪。2016年以来,双辽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190个村、586个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10个乡村客运站和67个农村客运候车亭也相继投入使用。加工秸秆、建大棚、种木耳……这两年,忠信村的产业逐渐红火起来,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